安徽省国土厅日前就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下发通知,安徽省旅游投资用地规划今后将统一纳入土地利用总规划,并明确皖南、大别山区要增加此类用地比例。
通知要求,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重点项目,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落实用地计划指标,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依据安徽区域规划适当增加旅游项目发展用地比例。
同时,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建设占用耕地,优化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采用土地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供给结构调整相结合,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安徽旅游新格局之皖南&皖西
皖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极其富集而独特。2014年2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一天,国家赋予皖南新的目标和定位:“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就是要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份额、赢得地位。事实上,皖南一些主要景区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早有不俗表现——2013年11月6日,由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牵头、黄山参与起草制订的《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由中国景区参与制订的第一个“国际旅游标准”;九华山通过进出池州港的豪华邮轮将境外客源市场从东南亚成功发展到欧美;2015年,俄罗斯《财政计划》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柱山正式签约,欲打造一座集健身、旅游、住宿、运动和保健康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五星级酒店及综合康复中心。
除了这些皖南代表景区,“十二五”期间,旅游之花已在皖南遍地开放,整个皖南形成了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为“点”,以乡村旅游为“面”的全域旅游构架:皖南最南端的黄山白际乡,是安徽最后通水通电的乡镇,这几年因发展旅游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全乡仅2000人口,农家乐床位就有1000多张;最西端的安庆黄尾镇同样因乡村旅游富了起来,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
徽州民宿更是异军突起,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朱丽叶等国外政要名人曾专程来到黄山民宿下榻度假。2015年8月,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在黄山市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对皖南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和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了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签署了“旅游一体化行动纲领”,出台了《关于加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皖南旅游在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政策配套、人力资源配置和交通等公共产品建设方面都将获得全面倾斜,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政企和城乡联动的、各版块协作发展的全域旅游生态圈。
,乡村旅游也已成为皖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车从金寨县拐上“六安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两边青山如画。安徽提出要将皖西建设成为大别山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皖西作为大别山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扶贫大有作为。
事实上,许多游客对位于金寨县城郊的小南京金禾农庄赞誉有加,这里的农户以房屋入股参与经营,企业先后自筹资金3000万元用于乡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农户房屋立面改造,并为农户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75户农民脱贫,户均年收入增加2.7万元。在这里,皖西风格浓郁的庄园和特色菜,让城市里的游客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也成为皖西乡村旅游发展和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成功案例。
“六安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更是将最精华的景区串成一条线,沿途有包括5A级旅游景区天堂寨在内的近20个A级景区,还一举打通了六安内环线交通瓶颈,让从金寨县抵达霍山县的时间从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至1.5个小时。这条路总投资30亿元,目前主要路段已建成通车,明年全线贯通,对沿线群众发展旅游业和六安旅游扶贫具有战略意义。
皖西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一批景区依附型、城郊依托型、公司﹢农户型、协会﹢农户型等模式的乡村旅游快速崛起。目前皖西有各类农家乐3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26家,农家乐床位数达2万张以上,农业观光采摘园100多个,垂钓中心100多家,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助推8万人脱贫。
主办 /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 /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协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