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50年前,也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遇刺後的兩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興建林肯紀念堂的法案。從法案通過到提出設計方案、最終竣工,時隔55年,歷經12任總統。1922年5月30日,林肯紀念堂正式落成,與華盛頓紀念碑相隔倒影池同位於華盛頓中軸線之上,美國歷史上兩位偉人自此遙遙相望。
這是一座仿古希臘巴特農神廟式的白色大理石建築,長約58米,寬約36米,高約25米,36根白色大理石圓形廊柱將其環繞,每根高14.3米,象征林肯在任時美國的36個州。走向紀念堂,共有56級石階,代表林肯56歲的短暫人生。迎面正中是大理石製林肯坐像,像高5.8米,雕像後上方題詞 「林肯將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中」。坐像左側墻壁上,鐫刻著林肯連任總統時的演說辭;右側,則刻著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民享、民有、民治的宣言在威嚴、孤獨的林肯像旁讓慕名而來的人們更加心潮澎湃。
紀念堂與華盛頓紀念碑之間,是一條長610米的人工水池,蓄水後,紀念碑與紀念堂在池中形成倒影,似是兩位偉人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後的親密對話。這兩座地標性的歷史建築自始就成為美國民眾宣揚理想的聖地,1963年8月28日著名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發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2003年,就在當年金發表演講的地方——紀念堂的第18級臺階上,人們刻上了紀念金的文字。雖然歷經近百年的變遷,但端坐於紀念堂之上的林肯卻一直就這樣深沈地凝視著時代更叠。
約1919年,位於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西側的林肯紀念堂鳥瞰圖。從1914年動工,此時的紀念堂已經基本形成規模
1922年,巨大的林肯坐像在紀念堂入口處落成,工作人員在做著最後的處理和修飾。看上去渾然一體的雕像實際上由28塊石頭組成,由石刻家皮奇裏利兩兄弟花4年多時間雕刻拼接而成,約重175噸
1914年,工人們在起重機的幫助下將紀念堂基石移動到位
1915年,近5米高的花崗巖地基上,白色外墻初具規模
1915年,工程還在繼續,象征36個州的36根大理石圓形廊柱已經到位,廊柱上方刻有36州州名;紀念堂頂部一圈有48朵垂花,刻著落成時美國48個州的州名,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由於並入聯邦較晚,名字被刻在紀念堂前面的石階上
遠處的紀念堂主體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工人們正在使用機器挖掘倒影池
1922年5月30日,林肯紀念堂落成典禮上,美國詩人埃德溫·瑪卡姆(背對鏡頭站者)朗誦懷念林肯的詩歌
1923年,一架水陸兩棲飛機從林肯紀念堂前的倒影池水面掠過
1935年2月9日,當地年輕人將覆雪的紀念堂石階變成雪坡玩起了雪橇
1941年12月,日軍襲擊美國珍珠港後,駐紮在林肯紀念堂前的美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