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1936年解放的红色老区,,属半农半牧区,民风淳朴。
日前,本人在乡下拍摄了一家人为其过世的父母举行的追远仪式。
农村人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鼓乐(唢呐)
亲戚邻人来了先到灵堂前上一柱香、点一张纸,
叩过拜过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亲戚邻人来了先到灵堂前上一柱香、点一张纸,叩过拜过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亲戚邻人来了先到灵堂前上一柱香、点一张纸,叩过拜过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灵堂边上的驹马轿车
亲友送上的花圈
晚辈亲属是要跪在灵堂边上的
午祭
午祭
午祭
午祭
午祭
为来客准备饭菜的亲友团队
烧茶水的岗位
环县农村的名吃:羊肉饸饹面制作现场(这么一套设备、一个团队可管四、五百客人吃一顿的)
环县农村的名吃:羊肉饸饹面制作现场(这么一套设备、一个团队可管四、五百客人吃一顿的)
环县农村的名吃:羊肉饸饹面制作现场(这么一套设备、一个团队可管四、五百客人吃一顿的),压面要确定专人负责,时而还要站起来
锅始终要保持烧开着,否则面就碎了,吃在嘴里也没有嚼劲头
捞面也是个技术活,可这里四里八乡的农村妇女个个是能手
舀汤 也就是加进去事先炒好的羊肉汤,由盘子客端到大棚下,客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切刀的香菜、葱花,味道不错,南方人也能吃上三碗
盘子客均为30岁以下的年青人,很自信的样子
做羊肉汤要加入的辅料
羊肉汤,也必须是刚出锅的才好吃
卖相不错吧
撬面师傅,环县荞麦面有特殊的和面方法,是要专门的把式才可以
馋吗?
口水收一下吧
不喜欢羊肉汤荞面的,还有纯胡麻油炸的油饼子,烩豆腐和炒猪血
炸油饼现场
这也是选出村子里技术高的
炒猪血
环县的炒猪血,其实是和荞面的时候掺上新鲜猪血,做成煎饼,凉了切成条条,用胡麻油加上姜粉、花椒粉、葱花、盐巴、味精等作料慢火炒出来,加上蒜泥,也是一道美味
团队都分工明确
盘子客等待端上桌子供来客享用
酒桌子
酒桌子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项目,由三、四名酒量了得的人负责,来客先劝酒
常常是一天没下来就把酒量也得的人给喝趴下了,所说有些高人可以用注射器把纯净水注入空酒瓶,与客人对饮时自己喝的是水
管头儿,懂得规矩最多
客人
老者,岁月的痕迹留在了脸庞
来客都带着一叠烤纸
客人来了
客人来了
客人来了
客人来了
客人来了
敬酒
敬酒
敬酒
敬酒
敬酒
敬酒
敬酒
不喝是过不去的
劝酒
不喝是不行的,村里人热情着呢
摆出阵势接外家(亡者为女是娘家人,亡者为男就是其舅家人)
等待迎接
和总管要互相作揖,后鼓乐在前引领到灵堂前祭拜
亡者的女儿、儿媳等晚辈女性还要动哭声,以表十分悲痛
外家及所有来客灵堂前祭奠完毕要由代劳人员带至大棚吃面等
外家还要由鼓乐引导,由总管带到大棚,比一般宾客多一道程序象征性坐定,由代劳的敬上一杯酒表示欢迎到来
外家端起酒杯后由带头的或年龄大些的掏出10元钱给总管转交鼓乐手表示感谢。记得我们小时候才给2角,现在也有给100和200的,也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鼓乐收了钱后方回到事主家设的桌椅处坐定,常态进行演奏
来了挽幢的迎接方式略同,就是妇女不参与
来了挽幢的迎接方式略同,就是妇女不参与
来了挽幢的迎接方式略同,就是妇女不参与
玩耍的小孩子
玩耍的小孩子
大棚下面用餐的客人
大棚下面用餐的客人
大棚下面用餐的客人
代劳人闲了就过一下烟瘾,忙了就不敢了,管头儿会当众让你下不了台的
孝男孝女原则上不得上桌吃饭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奔跑的盘子客
上酒席了
清汤羊肉
炒鸡蛋煎饼
都 认得吧
铁锅炖鱼
虾
鱼头,内地农村人吃不到新鲜的
铁锅炖鸡
铁锅炖鸡
坐席
坐席,奶茶、酸奶、啤酒、白酒、香烟(芙蓉王)大鱼大肉应有尽有
孝子敬酒,感谢亲戚朋友来祭奠
也叫敬孝杯
重要亲戚离开时还有给提上三个油饼,也是习俗
吃完酒席还要来一碗酸汤面
离开
话别
亲切话别并由孝子磕头敬烟以表感谢
盘子客是闲不住的
盘子客是闲不住的
收礼金
有岁月的痕迹吗?